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术范文篇1
1品种选择
吐鲁番设施辣椒栽培,应选择早熟、高产、耐低温弱光、抗病性强、长势强的品种[1~3]。目前,适合吐鲁番地区栽培的辣椒品种有王朝猪大肠辣椒、螺丝王、无名大螺丝和甘科10号等。
2播种育苗
2.1种子处理
设施辣椒育苗,播前宜用20~25℃的温水浸泡种子6~8h,再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30min,洗净后于28~30℃下催芽,每天淘洗1次,略晾后继续催芽,经3~4天,有60%左右种子出芽即可播种。
2.2播种
采用穴盘育苗,播种前浇足底水,播后覆土1.0~1.5cm。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15~20℃。早春栽培在1月上中旬晴天上午播种,秋延晚栽培于7月上中旬阴天或晴天下午播种,夏秋季需盖遮阳网。
3定植
3.1温室消毒
彻底清理温室内前茬残株、落叶等杂物,在温室内均匀放置烟熏剂并点燃,密闭熏蒸1昼夜,降低病虫基数。
3.2定植方式
定植前,施足羊粪,以为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并浇足水。然后整平作垄,采用南北走向,行距70cm,垄底宽40cm,高10~15cm。再铺滴灌带,覆盖地膜。选晴天定植,穴距30~35cm,每穴2株,将苗定植在垄上或垄肩2/3处,及时浇水定植。
4定植后管理
4.1水肥管理
辣椒定植后,适当控水促根。门椒坐果并开始膨大时浇水追肥,每1hm2追施磷酸铵450kg、硫酸二铵300kg、硫酸钾150kg。盛果期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浇水前打药防病,浇水后注意通风排湿,浇水应注意小水勤浇,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采收后,追施叶面肥。
4.2植株管理
在定植垄上方拉2道南北向的铁丝。门椒开花前后进行绑蔓。门椒坐果后,及时去掉门椒及以下侧枝。结果后期随时摘除门椒以下萌发的枝条和植株底部的老叶、黄叶、病叶,并疏掉无效枝。当每株坐果10~12个时打顶,必要时清除部分上层小果。辣椒采收后,及时剪除拥挤、细弱、徒长枝条,防止早春发出的大量枝条,造成内部拥挤,改善通风透光环境。
4.3温度管理
秋延晚辣椒栽培,生长前期应及时通风,防止徒长。进入冬季后注意保温,缓苗期白天温度为24~28℃,夜间15℃左右;定植缓苗结束后,适当降低温度,利于辣椒壮苗;开花结果初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左右,夜间15℃左右。
早春茬栽培,注意保温保湿,温室温度低,会影响辣椒开花结果。辣椒结果期,夜间温度保持在15℃左右,白天温度保持在25℃左右,温度高于28℃时,注意通风。当温室夜间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可不用覆盖棉被。
5病虫害防治
设施辣椒病害主要有疫病、白粉病、青枯病。辣椒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茶黄螨[4,5]。
5.1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和抗虫性好的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清理温室,科学进行肥水管理,创造适宜辣椒生长的环境,培育无病适龄壮苗。控制好温室的温湿度,防止病害发生。同时采用防虫网、遮阳网等设施,防止虫害的发生。
5.2物理防治
高温消毒,夏、秋季节进行高温闷棚,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种植辣椒期间,用防虫网封闭放风口,以减轻虫害发生。同时也可采用黄板诱杀。
5.3化学防治
病虫害的发生达到防治指标需要用药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制剂防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温室优先采用烟剂、粉尘剂。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不同病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黎玉华,颜爱湘,努尔古丽,等.设施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152-154.
[2]薛道富,郝哲,薛舒尹,等.设施辣椒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6):172-173.
[3]侯运和,刘婷.设施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5):263-266.
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辣椒;植物特性;环境条件;栽培技术
种植辣椒具有极好地经济效益,一般亩产可达2000~4000kg,亩产值可达6000元以上。辣椒作食用蔬菜也可作菜肴配色以及用于烹饪调味等,可青果上市,也可干制贮藏在不同时期上市。因此,辣椒种植的高产高效须掌握其植物学特征,生长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等。现将辣椒露地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植物学特征
1.植物学特性
辣椒主根不发达,根群多分布在20~25cm的耕层内,根系再生能力弱。最下面的果实叫门椒,再向上依次为对椒、四母斗、八面风和满天星。果实为浆果,果内有较大空腔,由隆起的果皮内伸形成的隔壁,也叫“果筋”,是辣椒辣味最浓的部位。辣椒种子扁平,肾形,千粒重3~6g。?
2.生育周期
?辣椒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在长期自然条件和人工选择下形成的,辣椒的生育周期包括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结果期四个阶段。发芽期:从种子发芽到第一片真叶出现为发芽期,一般为10d左右。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到第一个花蕾出现为幼苗期。需50~60d时间。开花坐果期:从第一朵花现蕾到第一朵花座果为开花座果期,一般10~15d。结果期:从第一个辣椒座果到收获末期属结果期,一般50~120d左右。结果期以生殖生长为主,此期需水需肥量很大,要加强水肥管理,促进秧果并旺,连续结果,以达到丰收的目的。
二、环境条件
1.温度
辣椒喜温,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30℃,高于35℃或低于10℃均不能发芽;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要求略有不同,适宜温度发芽期以25~28℃,开花结果期23~27℃。在15℃之下生长极慢,不能座果,10℃以下生长停止,5℃以下,植株受不同程度冻害,引起植株死亡,但高于35℃,则生长迟缓、落花落果,36℃以上,生长基本停止。
2.光照
辣椒对于光照的适应性较广,有喜光而又较耐弱光的特性,同时要求充足的光照,但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比其他果菜类较耐弱光。不同生育时期对光照要求也有区别,发芽时种子要求黑暗条件,在有光条件下往往发芽不良。幼苗期需良好的光照条件,开花结果期需充足的光照,有利于促进花器生长发育,光照不足则会引起落花落果。
3.水分
不耐旱也不耐涝,虽单株需水量不多,但因根系较小、吸收力弱,需经常供给水分才能生长良好,故要求湿润疏松的土壤。空气湿度也对辣椒生长有影响,一般空气相对湿度60%~80%有利于茎叶生长及开花座果。若空气湿度过高,不利授粉受精,并易发多种病害。
4.土壤
辣椒适于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栽培。要求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氮、磷、钾齐全,易灌易排的肥沃壤土。
5.矿质营养
辣椒对氮、磷、钾三要素要求比例为1:0.5:1。只有供给充足的氮肥,植株才长得旺盛,若缺磷、钾元素肥,则会使植株徒长,并易感染病害。
三、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辣椒有早熟栽培、春夏露地栽培和秋延后栽培。因此,不同的栽培季节宜选用不同的品种。早熟栽培辣椒宜选较耐寒,对低温适应性较强,座果节位低的早熟丰产品种;春夏露地栽培宜选择植株生长势较强,抗病、丰产、优质、耐热的辣椒品种;秋延后栽培要选用苗期抗热性、抗病性、耐涝性及后期耐寒性较强的品种。
2.培育壮苗
(1)制作苗床。用一半腐熟垃圾或风化塘泥,与一半非茄果类菜园土混合,加20%的砻糠灰及3%的过磷酸钙和5%发酵后的菜籽饼充分混匀,再施2%左右的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营养土配置好后,做成厚15cm的育苗畦。
(2)浸种催芽。浸种之前先行种子消毒,用55~60℃温开水浸泡种子,并恒温浸烫30min。也可用40%福尔马林l00倍液浸种15~20min,捞出后用塑料袋密闭2~3h,再用清水洗净。消毒过的种子用30℃温水浸泡5~6h。将种子捞出湿纱布包好,置于25~30℃的条件下催芽4~5d,当有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播种方法。辣椒种子扁平、粒小,亩用种量50~80g。播种前畦面浇足底墒水,待畦面水分渗入后及时播种。播后用过筛的细土覆盖子,覆土厚度以1cm为宜。如采用温室大棚育苗,应在播后畦面平铺一层塑料膜,以利保湿和减缓夜间地温下降;采用小拱棚育苗方式,播种后可用竹片等距畦面50cm架设拱架,拱架覆双层膜,在覆双膜前畦面也要平铺一层地膜,以防在出苗后遇–5℃以下的低温危害。当80%以上出苗时要及时撒除畦面的地膜。
(4)培育壮苗。齐苗后幼苗出现2~3片真叶时,进行一次分苗,并用25%多菌灵500倍液喷施1次。在大棚内保持床土湿润即可,要控制浇水,防止徒长,可用稀粪水追施两次,再用0.3%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混合液叶面辅助追肥1~2次。定植前10d,开始逐渐加大放风量炼苗。
(5)合理密植。早熟栽培,长江中下游地区定植期一般在2月下至3月上旬,定植前l0天扣好塑料大棚和小拱棚。春夏季栽培一般在4月初趁土壤墒情好时覆地膜,4月上、中旬定植,每亩定植4000余株,定植后轻压膜孔四周土壤,防止杂草生长。秋延后栽培由于辣椒植株高度较矮,开展度较小,故密度较大,亩可定植5500株左右,定植期为8月下旬至9月初。
四、田间管理
1.温湿度调节
辣椒早熟春夏露地栽培,温湿度调节是早熟栽培关键措施之一。定植后畦温控制在30~35℃,秧苗活棵后可适当小通风降低棚内温度,夜间温度不低于15℃。空气相对湿度为60%,土壤相对湿度为80%左右。开始座果时要放底风,当夜间外界气温高于15℃时,昼夜都要通风。入夏后可揭去棚膜。
2.肥水管理
定植时浇水不要太大,栽后浇一次缓苗水,5~6d后再浇1次水。缓苗后至始果期前,控制浇水。辣椒膨大期,要加强浇水追肥。盛果期可追1次尿素水溶液或腐熟人粪尿,促进果实膨大。从始果期至采收末期还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与尿素水溶液2~3次。?春夏露地栽培缓苗后至开花前,每亩追施尿素15kg溶水后浇l~2次。门椒开花时适当控制浇水,门椒座果后要追1次大肥,每亩最好追施1000kg腐熟人畜粪尿,或施入氮磷钾复合肥25~30kg。门椒采收后再追1次肥,每亩追施15kg尿素溶水后浇入,保持土壤湿润。
3.采收
辣椒的采收不仅仅是采收果实,而且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利用不同的采收时期,可以调节植株的生长发育。生长瘦弱的植株,可提早采收青果,而对生长旺盛甚至有徒长趋势的植株,可延迟采收,控制茎叶生长。无论是采收青果或是红果、门椒,都要尽量早摘,产量高峰期l~2d采收1次。
五、病虫危害及防治
1.主要病害
辣椒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疫病以及炭疽病等。
2.主要虫害
辣椒的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棉铃虫、烟青虫等。
3.辣椒病虫防治
(1)辣椒病害症状及防治
(2)辣椒虫害症状及防治
4.注意事项
(1)适时防治,根据辣椒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关键时期、关键部位打药。
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术范文篇3
摘要介绍了濮椒一号的特征特性,并从栽培季节、播前准备、播种、培育壮苗、选地定植、前期管理、盛果期管理、后期管理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与该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辣椒;濮椒一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濮椒一号是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湖南省地方品种中选出的优良自交系047-3-3为母本,以国外引进的黄金椒经多代自交纯化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黄-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1代杂种。早春露地栽培产量47.55t/hm2左右,大棚栽培产量67.50t/hm2左右。为探讨与濮椒一号相配套的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笔者于2007—2008年在濮阳市农科所试验场对濮椒一号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濮椒一号品种于2003年配组,早熟,始花节位8~10节,春露地栽培从定植至始收45d左右;生长势强,连续坐果性好,果实长羊角形,青熟果黄绿色,果面光滑顺直且光亮度高,果长20~25cm,横径3.3cm,果肉厚0.28cm;味辣,商品性好;单果重60~80g;对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均表现高抗,是一个保护地和露地兼用的优良品种,适于在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湖北、安徽等地种植。
2栽培技术
2.1栽培季节
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及定植期。中原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10月中旬育苗,2月中旬定植;大小拱棚栽培,阳畦10月中旬育苗,温室12月上旬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露地栽培,1月中下旬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秋延后栽培,7月上中旬育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
2.2播前准备
配制营养土时,土壤和有机肥要打碎过筛,然后混合均匀,一般土肥比为6∶4。配制好的营养土铺在畦内或装入营养钵中待用。有条件的也可用穴盘和基质育苗。播种前先晒种6~8h,再将辣椒种子置于55℃温水中,水量以浸没种子为度,不断搅拌直到水温降至30℃为止,浸泡4~8h使种子吸足水分后,沥干水分,然后用湿润的纱布包好放在25~30℃的环境中催芽3~5d,有60%~70%种子发芽时即可播种。
2.3播种
播种应选晴天进行。播种前,播种床内要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在苗床上撒1层过筛的细土作底土,然后撒上已催芽的种子。播种一定要均匀,不能过密,在充分利用育苗床的前提下,以适当稀播为原则。播种后覆盖0.5~1.0cm厚的过筛细土,覆土要均匀、厚度一致[1-2]。
2.4培育壮苗
苗床的温度和湿度管理是培育壮苗的关键。生长健壮的幼苗应该下胚轴短粗,子叶肥大,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播种至种子发芽出土时期应维持较高的温度。可在播种床地面上覆盖地膜或塑料薄膜,待80%出苗再揭膜。晚间盖草帘保温,白天温度控制在30℃左右,夜间18~20℃;当幼苗出齐、子叶基部展开后,应适当降低温度防止形成高脚苗。当幼苗生长到3片真叶时要分苗1次。分苗前1d,幼苗要浇起苗水,或直接分于直径为10cm营养钵中。缓苗期即分苗后约1周内,应保持较高的温度以利于缓苗,白天25~30℃,夜间20℃。旺盛生长期,温度要适当降低,白天气温20~25℃,地温16~18℃,夜间气温15℃。炼苗期,要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定植前10~15d逐步降温至白天15~20℃、夜间5~10℃,在幼苗不受冻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逐步降低夜温。同时,白天逐步揭开覆盖物,逐渐加大通风量,定植前3~5d夜间去除覆盖物,使幼苗处于与露地相一致的环境下。
2.5选地定植
应选择地势高燥、耕性良好、能排能灌、3年内未种植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辣椒生长期较长,底肥中应以肥效持久的有机肥为主,同时有机肥与无机肥应配合均衡施用。施肥需要在定植前7~10d完成,一般施优质农家肥75t/hm2、过磷酸钙1500kg/hm2、尿素600kg/hm2、硫酸钾450kg/hm2作底肥。底肥应撒施均匀,然后深耕25cm,反复耙耧平。晚霜过后10cm地温稳定到15℃以上时选择晴天定植。行株距60cm×50cm,然后浇定植水,水不可过大,否则地温低,通气差,缓苗慢[3-4]。
2.6前期管理
定植至初果期是辣椒田间管理的前期,此时地温低,各项管理措施以提高地温为主,即“小水勤浇,多次中耕,蹲苗壮秧”。具体操作是:浇完定植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增加通气,提高地温。之后浇缓苗水,水量不宜太大,以免降低地温影响缓苗。土壤发白时,抓紧中耕松土,经过中耕的幼苗转绿快,发根多,叶片数和单叶面积增加都比较显著。缓苗水后5~6d,再浇第2次水,之后进行1次“近根处浅,远根处深”的中耕。中耕后要蹲苗15d左右,以防止秧苗徒长;蹲苗结束后浇第3水,随之浅中耕,转入第2次蹲苗,时间15d左右。第2次蹲苗15d后,辣椒长势旺盛,田间出现封垄现象,果实也开始迅速生长,此时必须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一般施尿素300~450kg/hm2、草木灰1500kg/hm2、饼肥750kg/hm2。追肥后向根部培土10~13cm,以保护根系,防止植株倒伏。
2.7盛果期管理
辣椒进入盛果期管理的重点是壮秧促果。主要措施有:及时采收门椒和对椒,以防坠秧,使植株生长和结果均衡发展。进入盛果期一般正值高温天气,此时需要5~7d浇水1次,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浇水时追化肥150~225kg/hm2,并再次向根部培土,形成高垄,为雨季排水打下基础。此时还要喷施叶面肥和防病毒病药剂,补充营养,预防病毒病。
2.8后期管理
雨季的高温高湿对辣椒生长非常不利,常导致植株营养失调、叶片黄化脱落或落花落果。这一时期管理要促秧复壮,防止早衰。主要措施:遇有降雨要及时排除积水,做到雨停水净,不存积水。浇水要看天气,久旱不雨时及时浇小水,力争不发生浇水后遭遇降雨的情况,以防根系窒息和诱发病害。浇水宜选清晨进行,严禁中午前后浇水。浇水要快,不要形成积水现象。雨季到来前要重施1次化肥,施硫酸铵450kg/hm2,或尿素300kg/hm2,以防雨季脱肥。叶面喷肥和激素,补充养分和预防病毒病。雨季过后,光照充足,温度适宜,辣椒会再发新枝进入第2次结果高峰期。此期要恢复到第1个产量高峰期的肥水管理水平,即7~10d浇1水,浇水结合追肥,以保持植株健壮不早衰。生长期间的辣椒有时会出现落花、落果和落叶等“三落”现象。其主要原因有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少;土壤积水或过于干旱;夜温过低影响花粉萌发和受精正常进行;花芽分化期温度不适,土壤营养状况差;夜间温度较高,由于呼吸消耗而使花蕾和幼果养分供应不足等。防止措施:实行合理密植,保持株行间良好的通气性;氮磷钾配合平衡施肥,特别要防止氮肥施用过量;防止田间积水和土壤过分干旱。属于病虫害引起的“三落”应以防为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2.9采收
辣椒是多次开花多次结果的蔬菜,及时采摘,以利于提高产量,增加效益。采收过迟不利于植株将养分向上部果实运输,影响上层果实的膨大。采收过早,果肉薄,色泽光亮差,影响商品质量。青熟椒的采收标准是:果实表面的皱褶减少,果皮光泽发亮且颜色呈黄绿色。
3参考文献
[1]刘洋.日光温室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6):70,170.
[2]祁勇.塑料大棚春提早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10):86-87.
【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术(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病案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收集3篇) 2024-07-24
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术(收集3篇) 2024-07-23
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收集3篇) 2024-07-23